
编者按:本期《旺商聊人说》栏目,我们采访了旺商聊智能硬件产品经理李晨。她参与主导了多个AIoT项目的从0到1,也见证了企业从“卖设备”走向“做系统解决方案”的全过程。在她看来,智能硬件的核心不是“多智能”,而是“多懂客户”。
Q1:你是怎么进入智能硬件行业的?
李晨:其实一开始我做的是传统嵌入式产品开发,那时候最常接到的需求是“让这台设备联网”“给它加个显示屏”。
但慢慢地,客户开始问,“我能不能让这台设备自己判断什么时候该开关?”、“能不能在设备上跑一个AI模型识别异常?”
我意识到,智能硬件的拐点到了。所以后来加入了旺商聊,开始真正做“软硬一体”的智能系统开发。
Q2:你觉得什么是真正的“智能硬件”?
李晨:我们常说的“智能”,其实不是给设备多加几个功能,而是让它具备理解和判断的能力。
比如我们做过一个工厂预测性维护项目,以前是等设备坏了再修,设备停了、人赶来、零件也不一定有。现在我们通过安装振动、温度、电流等传感器,再配合AI模型分析,能提前几小时发出“这台设备可能有异常”的预警,客户就能提前安排维护。
这种“感知 + 判断 + 决策”,才是智能硬件的核心。而旺商聊做的,就是把这套流程变成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,让客户能快速部署、稳定运行。
Q3:你印象最深的一个项目是哪个?为什么?
李晨: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做的一个“智慧农业”项目。
你可能想不到,现在很多果园已经不用人工灌溉、人工巡查了。我们在那家客户的果园里部署了几十个环境感知终端,可以采集光照、温湿度、土壤PH值等数据,然后根据模型判断是否需要灌溉或施肥,甚至还能自动联动控制系统。
最有趣的是,一开始农户很排斥智能化,说“我种了一辈子地,用不着你们这高科技”。但半年后,他看着手机App说,“这比我看天吃饭准多了,节水40%、产量还高了。”
那一刻我特别有成就感。智能硬件不是改变技术本身,而是悄悄改变了一个行业几十年的习惯。
Q4:旺商聊的智能硬件解决方案有什么特别之处?
李晨:我们不做“卖一个产品就走人”的事。旺商聊更像是客户的“技术合伙人”。
我们强调三个“合”:场景合适、功能合用、系统合拍。
- 在硬件上,我们支持模块化定制,比如工业场景需要耐高温、防腐蚀,我们就做外壳定制、抗干扰设计;
- 在算法上,我们不是用一套模型跑天下,而是根据行业特点(比如农业、制造、城市管理)进行适配优化;
- 在平台上,我们打通了设备、网关、云平台,客户不用来回找人调接口。
这也是客户信任我们的原因。他们不需要懂技术,但需要一个靠谱的技术团队来帮他们把事情做成。
Q5:未来你觉得智能硬件行业的机会在哪?
李晨:我觉得“下沉”和“融合”是两个关键词。
所谓“下沉”,是智能硬件会逐步进入那些你意想不到的传统场景,比如畜牧养殖、农村水利、县域医疗。大企业可能没时间服务这些客户,但他们需求真实、痛点集中。旺商聊在很多项目里就是做“别人不愿做、我们做得好的事”。
“融合”则是说,未来的智能硬件不再是孤岛设备,而是要和数据系统、云平台、AI算法高度融合,甚至参与到企业管理决策中去。这是我们正在准备的方向。
Q6:最后一个问题,做这行辛苦吗?你还想一直做下去吗?
李晨:(笑)当然辛苦,经常出差、调试设备到凌晨、处理各种兼容性bug。但每次项目上线,客户一句“这个真有用”,我就觉得值了。
而且这个行业有种“让你总想往前走”的魅力。技术变化太快、客户需求太真,逼着你不断学习、迭代、优化。能做出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,我觉得是一种幸运。
所以我想说,智能硬件不是做出来的,是跑出来的。是和客户一起跑出来的。
结语:
在智能硬件的世界里,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不断试错、快速响应、贴近用户的行动力。旺商聊,正是在这样一群技术与理想并重的人推动下,走得更稳,也走得更远。